当前位置: 首页--专题报道--抗击长江流域旱情保供水保秋粮丰收--地方信息

珠江防总、珠江水利委员会全面启动2022—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

2022-10-19 11:34

  本站讯 2022年7月中旬以来,珠江流域降雨、江河来水持续偏少,西江梧州站流量较多年同期偏少4成以上;受上游来水偏枯、三角洲潮汐动力增强影响,珠海主力取水泵站9月21日首次氯化物含量超标,较常年偏早25天;受近日“纳沙”台风影响,中山市主力取水泵站也开始受到咸潮影响。气象水文部门预计,今冬明春西江、北江来水可能出现持续偏枯,磨刀门水道将遭遇强咸潮影响。今冬明春澳门、珠海、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障形势不容乐观。

  10月18日,珠江防总、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2022-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会商会,分析研判今冬明春珠江流域雨水咸情及澳门、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形势,通报前期骨干水库汛末蓄水情况,全面启动第19次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。珠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、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宝恩出席会议并讲话,珠江防总秘书长、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胥加仕主持会议。

  会议通报,后汛期以来,珠江防总、珠江水利委员会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,立足最不利形势,抓早、抓细、抓实,加强与气象、电网、航运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,会同广西、广东等省(自治区)水利厅,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,编制今冬明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,组织开展骨干水库汛末蓄水,有效储备淡水水源。同时积极指导珠海、中山等地供水系统开展前蓄工作,完善供水保障调度应急预案,增强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。经调度,截至10月17日,西江上游天生桥一级、光照、龙滩、百色4座骨干水库有效蓄水量约152亿立方米,有效蓄水率70%,较去年同期多蓄约29亿立方米。

  王宝恩指出,国家防总、水利部高度重视今冬明春澳门、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,要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坚持“预”字当先、“实”字托底,充分研判、提前部署、主动应对。珠江防总、珠江水利委员会要按照“筑牢防线、上下联动、前蓄后补、风险管理”的调度思路,统筹流域和区域,筑牢当地、近地、远地供水保障“三道防线”,科学调度上游骨干水库群向下游补水;当出现极端不利条件或突发事件时,及时启动骨干水库应急调度,充分发挥水库在水资源配置、发电、航运、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。

  王宝恩强调,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,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格局的坚强保障,是推动“一国两制”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。要始终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坚持从大局、长远、战略上看问题,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,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,落细落实各项措施,全力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。一要强化流域统一调度。要从流域全局出发,上下联动,科学实施流域远端、近端骨干水库蓄水补水调度,指导珠海、中山等当地水库做好取供蓄水调度。二要落实“四预”措施。要密切监测流域雨情、水情、旱情、咸情,提升中长期预报能力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运用抗旱“四预”平台动态预演,滚动优化调度预案方案。三要加强监管督导。要严格监督调度指令执行情况,督促有关地方加强供水系统运行状况巡查,确保应急处置“技术—料物—队伍—组织”落实到位。四要严格落实责任。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团结协作精神,统筹安排分工,发挥专业优势,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协同流域有关省(自治区)相关部门,全力做好第19次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工作,确保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乡供水安全,努力实现流域供水、发电、航运和生态多方共赢。

责编: 魏永静